不忘职业初心 牢记教育使命

作者:宣传部 胡磊发布时间:2021-03-01

导语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我院有一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闪耀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光辉,是新时代工院精神的具体体现,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励教职工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新时代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我院有一批“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闪耀着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光辉,是新时代工院精神的具体体现,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激励教职工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6f1ba0a2-f711-47d0-897d-516f168093f5.jpg

不忘职业初心  牢记教育使命

——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劳动模范”获得者质量评估办公室、发展改革办公室、优质校建设办公室主任冷士良同志

寒来暑往,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他已经在学校工作了33年。这33年来,他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他潜心钻研、攻坚贡献,先后在专业教师、系主任(系书记)、教务处长、质量管理办主任、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优质校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多个岗位上工作过。换岗位、换职责,换不掉的是他认真负责、踏实工作的初心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他就是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徐州市劳动模范和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员冷士良同志。

 

冷1.jpg

冷士良,1986年8月到徐州化工学校(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工作,200110月入党,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家级教学名师,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品牌专业带头人,国家级高职示范基地建设主持人,国家首批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项目主持人,江苏省精品课程主持人,国家精品课程主讲教师,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党员及院级教学名师。

一、善学善用,做高职专业领域的领跑者

冷士良同志始终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做到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与学院发展的工作思路一致、始终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一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新的类型,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重任,但由于对其研究还不够充分,无论在教育理论界还是在教育实践界都还存在很多争论。冷士良同志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并将自己的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在同类院校和同类专业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他主编的教材畅销全国,出版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各2部,江苏省精品教材1部;主持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主持建设的《精细化工实验技术》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主持建设的化工实训中心被中石化协会命名为“石化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级示范实训基地”,得到了中央财政及省财政720万元的经费支持;负责与江苏恩华集团化工研究所共同建设的徐州力德化工设计研究中心被徐州市命名为“首批市级工程研发中心”;主持建设的精细化工实训教学团队被确定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并且,在教育部启动的首批资源库建设项目中,冷士良同志凭借个人在同行中的影响,承担了只有国家示范院校才能够承担的一门课程(甲醇生产技术)的建设任务。此外,他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主持和参与的教学改革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2奖。

二、爱岗奉献,做每个平凡工作岗位的拼搏者

冷士良同志长期工作在教学或教学管理一线,始终牢记着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胸怀着学院发展的大局和全局,把每一个工作岗位都作为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学院的发展工作,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尽心尽力。

在高职院校中,系主任(二级单位)的工作是最苦最累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工作。但多年来,冷士良同志从没叫过苦、叫过累,只要是学院工作需要,不论是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不论是周末还是假期,就会有他的身影出现,做到了随叫随到。

在学校评估中,多少个日日夜夜在加班中度过;在招生时,多少个假日在中学的门口度过;在校企合作中,多少个企业的生产现场留下了他调查研究的身影……。

在担任化工系主任期间,因为学院建设的需要,化工系先后进行了5次搬家,每一次搬家都要做规划、做方案和实施搬迁,需要大量而细致的工作,有些老师因为不理解会产生一些报怨,他总是身先士卒,以行动带领大家不分昼夜、牺牲假期或休息日,克服种种情况,如期完成了每一次的搬迁任务,为学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担任教务处长期间,他坚持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教学工作的基础地位,持续推进教学规范、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设了包含近百门课程资源的教学资源库、专业建设网站、课程展示站,形成了在江苏具有领先水平的e学中心,在学院争创省示范校过程中起到强支撑作用。在第二轮评估中,主持起草学校自评报告,得到了评估专家的好评,为学校评估优秀做出了贡献。主持编制江苏省示范校申报和答辩材料,终于使学校在第三次申报中获得成功。 

作为优质校建设办主任,他认真研究江苏省创新行动计划及高水平院校申报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调研,听取专家的意见,精心总结学校的特色优势,创新设计建设方案,赢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学校成为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实现了后示范时代发展的新跨越。

冷2.jpg

三、教书育人,做服务学生发展的贴心人

  “教书很重要,育人更重要,育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特别重要”,这是冷士良同志作为教师的基本理念。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是直接进入社会,在生产一线工作,这些人才是否满足社会、企业的需要,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冷士良同志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还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主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他总是结合行业发展、专业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角色转变教育、学习目标教育,并帮助学生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鼓励学生在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同时,努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能结合高职学生相对自卑的心理特点,通过“敢于与人交往、敢于与人打招呼”等具体行为的指导,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现实、树立信心,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或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则以就业形势教育、创业及就业技巧教育为重点,不仅教学生学会就业,还教学生如何工作,如何发展。通过这种有目的、分层次的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了,职业能力加强了,毕业生更加受企业欢迎了。

  面对企业对新毕业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报怨,他带领团队,通过认真调研,率先开发并实施了“职前综合训练课程”,通过认识企业、融入企业、模拟工作、积蓄力量、和谐发展等环节,努力将专业、就业、工作与发展结合起来,深受学生和企业的欢迎。这一创新工作,被中国高职高专网报到,获得了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为探索我国高职教育如何深层次服务企业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贡献了一份力量。

  有一次,一个09级的女生找到他,说要调宿舍,他就问这个女生,为什么要调,她说她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其他同学都不好,总之,别人都不行,她无法适应这个宿舍的生活。他就又问她,你为什么不找班主任呢?她说找过了,不给调。他问这个女生:“你找我就一定能调吗?”她说不知道,但如果不能调,就不上了。他对这个女生说:“首先,感谢你这么信任我,感谢你能够把心里话都说了出来。我可以给你调宿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支持你调宿舍,因为我觉得上大学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不能因为宿舍原因就不上大学了。但是,这个学期不能调,原因有三个,第一个原因是,你刚找过班主任,班主任说不能调,如果我调了,这就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第二个原因,你要利用这学期完成一个任务,来证明你是可以适应这个宿舍的生活的。第三个原因,你要想出一个能适应新宿舍的理由来说服我。”这个女生说,好,那我就下学期再调。但是,第二个学期,他找到这个女生要帮她调宿舍时,她却说不调了,她说她现在与宿舍同学相处的很好,还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冷士良同志就是这样让学生学会了与人相处。他常说,作为教师,只有当你的教育取得了真实效果时,你才能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四、锐意进取,做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上手快、职业能力强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冷士良同志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积极联合行业及企业专家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科研提升团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先后主持完成了一个国家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项目、3项省级重点教改课题和1项哲社课题;参加了7项省市级研究课题;申请了4项国家发明专利。由于教学改革成果显著,“四变成”式工学结合的改革项目获得了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填补了学院此类奖项的空白。到2019年为止,他主持或参与的教学改革,共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这些成果经报道后,正在影响着一批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他先后受邀请到江苏建院、江苏城乡、江苏安全、徐州生物工程等十余家兄弟院校做关于专业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成果申报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他的改革创新精神及方法,为广大同行做出了示范。

为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冷士良同志先后访问了30余家企业,为睢宁化肥厂等2家企业做了2场专题报告,与安监局、发改委等单位合作,审查了27家企业的的项目申报材料,为徐州市招商引资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企业培训员工197人,开启了学院新一轮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局面。

冷士良同志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使实训基地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通过自主设计实训装置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的理念已经在同类院校中得到推广。正因如此,他主持建设的生物化工实训基地在2007年被评为“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职业教育与培训国家级实训基地”,2008年被列入省财政的支持,2009年被列入中央财政的支持,成为为数不多的国家级高职实训基地。

五、关心同事,做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者

一枝独秀不如百花齐放,冷士良同志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学期都能够通过座谈或会议等形式对青教师进行引导和培训。在当系主任时,每当有新教师入校时,不论他是不是指导教师,他都会认真地指导他们备课、上课,教他们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时,他不仅会传授他们申请课题的经验,还帮助他们反复修改申请报告;在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时,他会组织并亲自参加整个试讲过程,努力帮助青年教师做到最好。在冷士良同志的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有的教师获得了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有的教师在全国性说课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冷3.jpg

长期以来,冷士良同志或许不是学校加班最多的一个,但却肯定是加班最多的之一;或许不是获得成果级别最高的一个,但却肯定是每项重要成果的策划者之一;或许不是对学校事业发展贡献最大的一个,但却肯定是每个重要发展节点上贡献最大的之一。学校评估优秀、学校党建评估优秀、学校创新创业示范校验收、学校申报省级示范校、学校申报高水平院校,都能看到他加班的身影,都能记录他思考的痕迹,都能打到他执笔的材料。

作为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石化行业国家级教学名师,冷士良同志以自身为榜样,向学生及青年教师现身说法,传递“化工改变生活、态度决定人生、拼搏提升高度”的理念,使师生们深受教育与启发,他对高职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学生的无限热爱、对学校的无私奉献等诸多事迹,激励着师生们成才和成长;他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创新、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是对“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的最好诠释。